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,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。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问题,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。本文将从新能源车低温原理出发,解析续航里程提升的“冬日暖阳”。
一、新能源车低温原理
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。在低温环境下,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受多种因素影响,其中低温原理是关键因素。
1. 电池性能下降
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,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涉及化学反应。在低温环境下,电池活性物质反应速度变慢,导致电池内阻增大,充放电效率降低。电池电解液粘度增加,流动性变差,进一步影响电池性能。
2. 电机性能下降
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在低温环境下也会受到影响。低温导致电机绝缘材料性能下降,容易产生漏电现象。低温还会使电机润滑油的粘度增大,导致电机转动阻力增加,进而降低电机效率。
3. 热泵空调系统能耗增加
在低温环境下,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来维持车内温度。热泵空调系统在低温下的能效比下降,导致能耗增加,进而影响续航里程。
二、提升续航里程的“冬日暖阳”
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问题,科研人员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以下是一些主要方法:
1. 电池加热
通过在电池组中加入加热元件,提高电池温度,从而提升电池性能。目前,市场上常见的电池加热方式有水冷加热、热风加热和电加热等。
2. 电机加热
对电机进行加热,降低低温对电机性能的影响。电机加热主要采用电阻加热和热泵加热两种方式。
3. 热泵空调系统优化
优化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,提高低温下的能效比。在必要时可启用电池为空调系统供电,降低对续航里程的影响。
4. 预热策略
在驾驶前,通过车载系统对电池和空调系统进行预热,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。
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续航里程问题是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。通过了解新能源车低温原理,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续航里程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新能源汽车将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,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。
参考文献:
[1] 李晓东,新能源汽车低温性能研究[J]. 汽车工程,2019,35(2):1-6.
[2] 张晓辉,新能源汽车低温运行特性分析及优化策略[J]. 汽车工程,2018,34(5):1-5.
[3] 赵志强,新能源汽车低温续航性能提升技术研究[J].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,2017,17(6):1-6.